模型引导的化合物安全性评估案例分享
2024-04-28 11:35:10
随着国内创新药研发的增多,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IDD在新药研发和监管审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提高新药研发效率和指导决策制定等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CDE发布了系列的MIDD指导原则,使得MIDD逐渐成为制药工业界新药研发中的热点技术。
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策略已广泛用于药物研发的各个阶段,借助建模与模拟技术可以实现化合物的危害性与风险性的高效预测和评价,并提升对毒性机制的认识,同时还具有成本低、耗时短、可实现高通量分析等优势。本次公开课将讲述如何使用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预测化合物的理化、毒理等性质,接着通过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定量预测药物在不同种属血浆与器官组织内的暴露量,最后采用定量系统毒理学QST模型探索药物自身毒性机制,从而预测给药后体内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定量评价药物引起的安全性风险。本课程将讲解上述三种模型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对应的计算平台软件,接着通过具体的应用案例介绍如何使用相关的技术和模型带来的收益,以加深对模型应用的理解。希望通过本次公开课的案例分享,为您开展药物安全性评估提供新的研究思路。超过10年的药物建模与模拟从业经验,涉及对新药及仿制药的体内溶出、吸收、处置过程的建模,已成功建立及考察了近50个药物的PK模型,研究工作涉及体内外相关性建模、首次人体PK预测、生物等效性考察、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评估等。作为技术团队负责人,受邀在不同的学术会议上发表主题报告数十场、参与发表了首次人体PK预测、PBPK建模、仿制药等效性考察等不同应用领域的中英文文章13篇
报名截至时间:2024年4月25日12:00